飲食因素與功能性消化不良
發布時間:2024-12-05 11:03:35 | 來源:【姚志緯 2024-12-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FGIDs)。FD在全球的發病率為11~29.2%。根據羅馬Ⅳ標準,FD被定義為包含以下4項癥狀中的至少1項(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燒灼感,餐后飽脹和早飽) ,除外可以解釋相關癥狀的器質性、系統性或代謝性疾病之外,起源于胃十二指腸區域,病程超過6個月,近3個月有癥狀發作。FD包括以餐后飽脹和早飽為特征,餐后不適綜合征(PDS) ,和以上腹部疼痛和燒灼感為特征的上腹部疼痛綜合征(EPS) ,另外一部分患者具有兩者癥狀的重疊。中醫學屬于“痞滿”、“胃脘痛”、“積滯”范疇。
FD的發病機制
FD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復雜,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清楚,普遍公認的有胃腸動力障礙、腸道菌群失調、內臟高敏感性、胃十二指腸炎癥、腸-腦軸功能紊亂、幽門螺桿菌感染、精神情志因素、胃腸激素異常、遺傳、中樞神經系統障礙、飲食不規律、不良生活方式等均有可能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可歸為情志不暢、肝失疏泄、飲食失節、脾胃失運、藥邪傷胃等導致中焦氣機升降失常,脾氣不升,胃氣不降而發此病,脾虛是發病的基礎,肝郁是發病的條件,而胃滯是發病的關鍵原因。
飲食因素在FD患者癥狀的誘發和病情的加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高脂食物、麩質飲食、碳水化合物、發酵型碳水化合物(FODMAPs)、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對FD癥狀的誘發和加重產生影響。誘發FD患者癥狀的飲食因素中,高脂飲食最為顯著。此外,進食方式、進食速度以及個體對食物的認知也可能與FD的癥狀發作有關。
高脂飲食對FD的影響
高脂肪食品是指含脂肪量高的食物。具體表現為油的成分,也就是各種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比如含油量高和油炸過的食物,植物中的核桃、芝麻、花生,油炸食品、肥肉、動物內臟、奶油制品等。
研究發現,FD患者脂肪攝入量與上腹飽脹感或早飽癥狀程度呈正相關;另有研究也證實,膳食中的脂肪含量增加可明顯加重餐后飽脹程度,同時也可導致部分患者出現惡心和腹痛。
脂肪飲食對十二指腸的刺激可能影響容受性舒張功能以及消化道激素的分泌誘導或加重FD患者癥狀。外源性膽囊收縮素(CCK)可加重FD患者的癥狀,而CCK-1受體拮抗劑有緩解FD癥狀的作用。FD患者高脂飲食后CCK的分泌量較健康人增多,并與上腹痛和惡心的癥狀相關。高脂飲食也可以引起酪酪肽(PYY)的分泌下降,從而影響食欲和增加上腹飽腹感。
谷蛋白或麩質飲食對FD的影響以及胃腸道的免疫反應
常見的麩質食物包括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等,以及以這些為原材料制成的食品,如面包、啤酒、面條等。
進食含小麥的食物與FD患者的癥狀誘導有關,其中主要的影響成分為麩質或谷蛋白,而無麩質飲食或無谷蛋白飲食可以明顯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癥狀。
遺傳易感個體容易受麥膠蛋白等過敏原的影響,導致黏膜抗原呈遞、屏障破壞和免疫激活,引起的十二指腸炎癥,進一步導致嗜酸粒細胞增多,而引發FD。谷蛋白可能通過破壞黏膜屏障及促進淋巴細胞浸潤引起十二指腸黏膜炎癥,而 誘發FD患者癥狀發作。
碳水化合物、FODMAPs飲食對FD的影響作用和機制
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是小麥、大米、燕麥、馬鈴薯和玉米。有研究表明,大米較小麥更容易在小腸中被吸收,且小麥中含有谷蛋白成分,其可加重FD患者的消化不良癥狀。
可發酵的寡糖、單糖、二糖等統稱為FODMAPs飲食,其可誘發腸易激綜合 征(IBS)癥狀。有研究證實,部分FD可與IBS癥狀重疊,且FODMAPs飲食也可誘導或加重FD癥狀。
谷蛋白飲食中也含有較多FODMAPs成分,無谷蛋白飲食對FD患者的癥狀改善作用,究竟是去除了谷蛋白的作用,還是去除了部分FODMAPs的作用,目前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
其他飲食對FD的影響
1. 飲酒
飲酒對FD的影響存在爭議,部分研究提示,其對FD的癥狀無影響;而一項梅奧診所的研究則提示,飲酒可增加消化不良的發生;另一項研究顯示,超過60%的FD患者在攝入啤酒或白酒后出現消化不良癥狀。
2. 咖啡
研究表明,咖啡的攝入可誘發消化不良癥狀,并導致上腹痛或上腹燒灼感。
3.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在FD患者癥狀誘發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確。研究顯示,膳食纖維可以加重FD患者的消化不良癥狀,而低纖維素飲食有效改善了FD患者的上腹脹癥狀。
4. 辣椒素
辣椒素是辣椒等辛辣食物中的主要作用成分,可以激活痛覺纖維上的辣椒素受體(TRPV1),從而出現上腹部灼熱感和痛感。研究發現,FD患者誘發癥狀的程度明顯高于健康對照,提示FD患者對辣椒素的反應更為敏感,機制可能與FD患者的TRPV1上調有關。
5. 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對FD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水果的攝入與FD患者的上腹脹、早飽等癥狀的發生呈負相關,而柑橘類水果可明顯加重FD患者的消化不良癥狀。
飲食習慣和認知因素對FD的影響
進食方式、進食速度以及個體對食物的認知也可能與FD的癥狀發作有關。
進食方式對FD癥狀有一定的影響,少食多餐、多進簡餐等可能減少FD癥狀的發生。
每餐進食速度也可影響FD癥狀。研究發現,FD患者進食速度快于健康人群。
飲食的認知因素也可能與FD患者消化不良癥狀有關。有研究發現,FD患者實際攝入為低脂肪飲食,而主觀認為是高脂飲食,也會出現與攝入高脂肪飲食相似的消化不良癥狀。
飲食建議
建議FD患者少食多餐,低脂飲食,多進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過酸等刺激性食物等。
F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保持飲食均衡,并且多吃一些富含新鮮水果、蔬菜以及谷類等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并且在飲食的過程中不能暴飲暴食、不能吃一些太涼或者太燙的食物,在飲食的過程中要細嚼慢咽,使胃腸道消化更容易,降低消化不良情況的發生。
其次,FD患者應該避免吃一些油炸食品等等不易消化還會增加腸胃負擔的食物,減少鹽的攝取量,還要盡量避免吃一些加工食品、垃圾食品和乳制品等等食物,除此之外,也應該少吃一些腌制食物,從而防止消化不良情況更加嚴重。因此,FD患者在飲食的過程中應該多吃一些獼猴桃、栆、柑橘、菠菜和青菜等等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喝一些米湯,從而有效緩解脹氣、排氣以及胃灼熱等等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FD患者在日常飲食過程中,盡量不要將蛋白質、淀粉、蔬菜和水果搭配一起吃,也不要偏食,保持飲食方面的營養均衡,從而更好地緩解消化不良的癥狀。
最后,FD患者如果出現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嚴重的情況下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從而更好地保證自身的身體健康。
FD的藥物治療
西醫治療以改善胃腸動力、調節胃酸分泌、抗焦慮抑郁、抗幽門螺桿菌感染、保護胃黏膜等措施為主。治療多采用對癥治療等方式,不良反應與易復發等問題較為突出。中醫認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胃,與肝脾相關,其病機為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中醫藥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具有獨特的優勢,以辨證論治與中醫理法方藥理論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共同調節。同時中醫在西醫傳統治療的方法上,更好的沿襲了西醫藥治療本病的優勢之處,逐步的形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今天的中醫治療新模式、新篇章,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價值與前景,從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多靶點、全方位調節,療效顯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今天的治療中往往采用中西醫相結合的方式,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整體與局部相兼顧,共同達到最有效的治療目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餐后飽脹、早飽為主要癥狀的患者,經驗性治療首選促動力藥;消化酶可作為輔助治療;腹痛、腹部不適為主要癥狀的患者,經驗性治療首選抑酸劑藥;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療能使部分患者獲益。
參考文獻:
1.朱瀅,孫超,陳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OL].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20,10(6):272-278.DOI: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0.06.008.
2.李巖,姚鑫潔.飲食因素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23,31(10):747-750.DOI:10.3969/j.issn.1671-038X.2023.10.03.
3.劉陽,姜巍,李玉鋒.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0,34(9):93-96. DOI:10.13729/j.issn.1671-7813.Z20191187.
文章所推送內容非商業用途,版權歸作者所有。